
解码熟普香气图鉴 读懂经典【陈香】
《茶史》言:“茶之妙有三:一色,二香,三味。”水流注入杯盏,浅淡茶香旷然于杯中,滚烫的沸水浸润叶片,馥郁茶香弥散室内,慢啜一口,唇齿留香。茶香是品茶时贯穿全程的一个感官体验,也是许多茶友判断一款茶的好坏,或者探索茶之风味的一个关键要素。
以香见长的茶类里,普洱茶是翘楚。
普洱茶随时间成长的特性,使它的香气不仅在空间维度中弥漫扩散,还在时间维度里演变和变幻。生茶如此,熟茶亦然。经过原产地温度湿度和微生物环境的普洱熟茶,从原料内质,到工艺匠心,以及后期仓储,每一个环节都不断发生着缓慢、细腻的变化,塑造出独特的香气谱系。
熟茶的香气图鉴是一张风土和时间共绘的多维地图。草木红汤中蕴含着的是风物与时光延伸的立体感受。不同的原料和拼配方式都会带来不同的香气,不同阶段的熟茶也会演变新生出不同的香型。本篇归纳总结了10种常见的熟茶香型供茶友们参考。
◎陈香
是优质熟普最核心、最基础的香气。香气沉稳包容、令人舒适,如同老书房中古籍与木质家具交织的气息。陈香属于基础香型范畴。需注意的是,陈香并非单一气味,也不等同于“陈味”,二者需仔细辨别。
◎樟香
属于高级别的香气类型,常存在于发酵干净、有一定年份的优质熟茶中。整体呈现近似樟树的清冽气息。
◎木香
木香,从名称即可感知,是近似木质材料的香气,在熟茶中较为常见。随着存放时间延长,这种木质香气会逐渐转化形成。
◎枣香
枣香呈现类似干枣的甜润气息,是甜香与果香的融合体,在熟茶中属经典香型。此类香气常见于原料偏粗老的熟茶——粗老叶含糖量高于嫩叶,发酵时可溶性糖生成更充分,当糖分甜度累积到一定程度,便与其他香气交融形成枣香。
◎桂圆香
桂圆香带有类似桂圆干的甜润感,多见于级别较高的熟茶。其与枣香相近,但气息更显清新,通常在高发酵程度的熟茶中更为突出。
◎坚果香
坚果香呈现类似坚果的复合气息,常见如杏仁香、松子香等,本质是果香与油脂香的融合。这类香气多出现于年份较久、陈化程度较高的熟茶中。
◎菌香
菌香带有类似野生菌的鲜香特质,常见如松茸的气味,属于熟普中较为高级的香型,故多见于高品质茶品。
◎焦糖香
焦糖香类似烤面包、饼干等烘焙食品的甜香,若烘干充分或火功较高,还会带有饴糖般的甜感。熟茶中出现此类香气,通常意味着其经历了相对高温的处理过程。
◎药香
药香带有类似中药材的气息,本质是长期陈化后草木的复合香气,在陈化充分的熟茶中尤为明显。因南方气候湿润,熟茶陈化更快,故此类香气在南方存放的熟茶中更为常见。
◎参香
参香带有类似人参的气息,因熟茶中存在与人参香气成分类似的物质,故常见此类香型。相较于人参本身的药香特质,但熟茶的参香更偏向甜润方向。
陈香是普洱熟茶的灵魂标识,是茶客们追逐的味觉巅峰,也是很多新茶友初入普洱茶圈接触的第一个“普洱茶词汇”。那么,“陈香”描述的是一种什么味道呢?
普洱茶的核心审美讲究“越陈越香”,在这个语境里,“陈香”是指普洱茶在存放过程中香气动态变化,会不断呈现陈化后的香气。需要注意的是,这一香气并不是某种具体,或者单一的味道,而是陈化过程中多种香气的统称,陈化越深,这种陈香越纯正。
在明晰了这一点之后,有一些茶友会陷入新的误区,认为存放所产生的“陈味/仓味”就是“陈香”。“陈香”依托于在良好的仓储环境中芳香物质的演变塑造的,而“陈味”是工艺或储存缺陷才会产生的异味,这两者无论从生成过程还是感官体验上都有着明显区别。
纯正的陈香,低沉、内敛、不张扬,融合在茶汤里,会形成一种醇厚、圆润、温暖的整体气质。这种香气的产生源于茶叶内质在时间和环境变化,微生物影响过程中,茶叶口感和品质得到提升,芳香物质也产生变化。与生茶不同,熟茶的这种变化,在渥堆发酵过程中就已经产生了,即发酵完成后就已经具备明显陈香了。
熟茶渥堆发酵的过程中,多酚类物质氧化聚合形成了茶色素和茶多酚,同时氨基酸也发生降解和转化,形成了芳香族氨基酸。这些氨基酸与多酚类物质相互作用,形成了一些具有芳香气味的化合物,如茶乙酮、苯乙醇等。
这些化合物的积累,使得普洱茶的香气逐渐浓郁。同时,在渥堆发酵之后,这种茶叶内质的转化依旧继续,微生物也持续活跃,并在仓储的过程中,堆味和杂味慢慢褪去,陈香愈发纯正。
“陈香”是一个丰富、立体、有层次的风味集合体,是熟茶品质生命线的表现,也是工艺与时光共同写就的感官诗篇。
福海茶厂作为扎根勐海四十二年的茶企,深耕熟茶领域,熟茶原料皆取自勐海核心茶区,以多年发酵经验和稳定发酵车间,持续生产纯正“勐海味”和“经典陈香”产品,并逐渐形成了独特的滋味特点——“香·润·醇·甘”。
这一独特味蕾符号记忆,被茶友们称为“福海味”。其中,“陈香”是最纯正也是最显著的特性,这份“陈香”并非简单的“存放后变香”,而是工艺、原料与仓储三方协同作用的复杂过程。
普洱熟茶陈香的起点,始于渥堆发酵这一关键工序。在湿热环境的催化下,有益微生物群落高效分解茶叶中的大分子物质,不仅为后续陈香的形成储备,更消解了茶叶的青涩特质,为熟茶醇厚口感的形成打下根基。福海茶有着深厚的发酵经验,制茶人深谙“适度发酵”的哲学——过度发酵会破坏活性,不足则导致堆味残留。
在发酵过程中采用传统自然固态发酵、深层地下水潮水、10吨级大堆渥堆、专用酵池延续发酵等特殊技艺进行渥堆发酵,根据不同原料的等级选择发酵程度,精心拼配,使茶叶中既保留足够的陈香转化物质,又避免杂味干扰,形成标志性的陈香,成就福海熟茶良好的市场口碑。
原料是转化基础,原料的品质直接决定陈香转化潜力的上限。优良的茶树品种以及品种特性,产区生态环境,和原料的嫩度等级都能影响一款熟茶“陈香”的最终呈现。
普洱熟茶多选用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,其内含物质含量较高,核心成分更丰富,这些物质在渥堆发酵中转化为陈香物质基础的效率更高,比如高含量的茶多糖在后期陈化过程中会产生蜜香、枣香等甜润物质。
除了叶种之外,产区的生态环境也会影响茶叶内含物质,勐海地区常年云遮雾罩,产区内茶叶茶氨酸含量更高,后期转化为陈香物质的基础更深厚,在香气挥发过程中陈香芳香物质留存度也更高。
福海熟茶在原料筛选上以“生态、健康”为首要准则——既讲究原料的新鲜度,亦注重其色、香、味等外在品相的完整呈现。生产过程中依托勐海自有5000亩有机茶园,并撷取各大名山茶区的优质毛茶,以这些茶树因云雾滋养积累丰富内含物质,从源头为原料的“陈香”奠定基础。
千吨级原料库存也为丰富的产品研发提供了底气,分级发酵制度(如宫廷级、特级)则确保不同原料特性与发酵工艺精准匹配,避免风味偏差。
对于熟茶来说,仓储与存放是陈香的“二次加工车间”。后期存放中,熟茶茶叶内含物在自身与环境的微生物和微量氧气作用下,会进行缓慢“后发酵”,物质持续降解、聚合成复杂香气,时间愈久,陈香愈显纯正。
◎新茶期(1-3年):带自然堆味,陈香尚未显现,仅能捕捉到轻微的木质香与蜜香;
◎转化期(3-5年):微生物持续作用,茶褐素与可溶性糖进一步反应,陈香开始显露,同时青涩感逐渐褪去;
◎成熟期(5年以上):陈香物质不断积累,香气复合度提升,呈现“药香+木香+蜜香”的立体层次,且有醇厚感;
◎陈化后期(10年以上):陈香物质逐渐转化为更稳定的木质香,香气趋于沉稳,喉韵回甘绵长。
福海茶在熟茶生产过程中坚持“原产地静养”,新茶在勐海温湿适宜的仓储环境中慢养1-3年,任堆味褪尽、陈香苏醒,最终让“经典熟茶香”从模糊的概念,转化为可触可感的味觉和嗅觉记忆,陈韵悠然,自然舒缓。
普洱熟茶之所以讨喜,在于其品鉴时,滋味和口感,以及香气都能捕捉到乐趣。望而闻香,观而饮汤,品而鉴优劣,细品这一杯草木红汤中原料,工艺,与仓储和时间凝结的美好。
熟茶闻香三个步骤
◎闻干茶香:闻干茶时,优质熟茶的陈香是纯正的,可能融合了类似木质、枣香或糯香的复合气息,没有令人不悦的酸馊、土腥或其他杂异味
◎闻杯底香(挂杯香):冲泡后,闻公道杯或品茗杯杯底留下的香气。好的陈香持久不散,可能呈现出蜜甜、药香等更丰富的层次。
◎闻茶汤香:陈香应融入茶汤中,喝下去后能感受到香气从口腔逐渐蔓延,带来醇厚、顺滑的口感,并伴有持久的回甘。
评估陈香品质四个维度
◎纯净度:香气是否纯粹,有无令人不悦的杂味?
◎浓郁度:香气的强度如何?
◎层次感:香气是单一的还是复合的?能否感受到丰富变化?
◎融合度:香气是浮于表面,还是汤香合一,与茶汤的厚度、甜度、滑度完美融合?是判断陈香高级感的重要标准。
以福海熟茶口碑产品——首款福字号班章有机熟茶为例,这款熟茶原料源自福海自有5000亩班章有机茶园,与班章有机生茶同出一脉,全程有机,一茶一码,可溯源的纯正班章有机熟茶。21年完成发酵,压制成品后,原产地仓储3年,香气更加纯正,滋味更加醇厚,适合当下品饮。同时具备云南茶叶评价检测溯源中心六大普洱茶专家专业审评背书,为其有机熟茶品质保驾护航。
品评时,干茶陈香初显,润茶8秒左右出汤,陈香纯正浓郁,略带糯香、药香,杯底蜜糖香馥郁,3泡左右汤香交融,整体汤感醇和,滋味香醇。待5~7泡茶汤陈香渐浓,略带熟果香,糯感增加。8~10泡,甜度上升,苦甜交织,口腔内余韵持久。
静坐于室,滚烫的热水注入杯中,红亮的茶汤在杯底缓缓释出,莹润地簇着微光,沉稳宁静的香韵弥散于室,茶汤入口甘润醇厚,陈香随冲泡次数,渐次绽放,以其独有的平和沉稳,展开属于普洱熟茶的香气谱系,呈现熟茶品质与岁月见证的核心价值。
一杯好熟茶的陈香,是自然厚礼、匠人智慧与岁月雕琢共同谱写的芬芳篇章。